「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
(24:10下)
學員本
李美儀、方憬仁
2022年10-12月成長班真理教導課程
九龍城浸信會
「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
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可十二29-31)
2021-2023年教會主題都以「基督是主」開始,這不單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更是浸信會一直所強調的認信。作為跟隨耶穌的門徒,我們必須服膺在基督和聖經的權威之下。基督的主權也意味着信徒皆祭司的觀念,每一位信徒都應為自己內在生命的建立負責,也須肩負其他弟兄姊妹的福祉,以愛心接待和服侍。第2頁完
當文士問耶穌誡命中哪一條是首要的呢?耶穌用了舊約聖經申命記六4-5和利未記十九18來回答他。前者是猶太教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文,稱為「示瑪」(Shema),意即「聽!」指出這位獨特的神的屬性,是獨一、唯一的神,以色列人就要別無選擇地全心、全情、全意、全力愛祂。耶穌緊接說出第二重要的誡命來,「要愛人如己」,祂將兩條誡命連在一起,目的是要表明愛神與愛人同等重要,不可分割的,真正委身愛神的人必會流露出愛人的生命。這兩條誡命是在其他一切誡命之上,可見其根基之本質。
疫情期間,或許生活變得失序,關係顯得疏離,負面思考與情緒加增,冀盼在2022年我們這休戚與共的信仰群體能一起學習「基督是主•與己與人結連」的功課。一方面,透過神的眼光來認識自己,另一方面,重啟人與人的連結,與家人、同事、同學、親友、社區鄰舍接觸互動。
此外,配合本年的主題,成長班透過全年查考撒母耳記上下,嘗試學習欣賞聖經作者在敘事中巧妙的情節佈局和細緻的人物刻劃,藉此啟發我們對聖經歷史故事的神學意義作出反省。我們亦能從較廣的角度去看聖經人物的一生,不是只從他們片段性的事件判斷他們的善惡,而忽略了他們人性中的複雜性。盼望在場場精采的敘事中,我們有新的洞見及學習,更能認識自己、他人及神。
(吳彩虹牧師)
第3頁完我們以一整年時間查考撒母耳記,不知不覺,已到了最後一季。本季查經主題是「神權下的君王與子民(四):王與他的子民」,主要查考撒母耳記下8:1-24:25的內容,包括「大衛登基」的敍事(8-10章)、「大衛崩壞之始」的敍事(11-12章)和「押沙龍之亂」的敍事(13-20章),並以「危機、英雄、詩歌」的敍事(21-24章)作結束。換言之,今季的內容涵蓋四個主要敍事內容。由於篇幅有限,故此查經內容會選讀一些配合查經主題的經文,其餘經文以概述的方式表達,解釋故事的發展,為讀者提供經文背景。
第一課研讀大衛與拔示巴的事件,揭露他的靈性問題;第二課主要討論押沙龍施計殺死暗嫩的原因,以及大衛在事件中應有的角色;第三課講述押沙龍叛變的事件,並從大衛和戶篩身上學習一些生命特質;第四課從押沙龍之死,探討大衛作為父親與君王之間的掙扎;第五課論及國難當前,示巴、約押、智慧婦人有不同的行動,值得深思細想;第六課為大衛的生平寫下總結,究竟撒母耳記的作者對大衛的描述孰好孰壞?第七課是總結,這課主要讓弟兄姊妹第5頁完彼此分享過去一整年查考《撒母耳記》的信仰反思,並且彼此在禱告中砥礪前行。
撒母耳記的作者並沒有為大衛隱惡揚善,聖經清楚記載大衛的靈性問題。然而,經文並非只提醒讀者個人的靈性問題,而是關乎整個信仰群體的靈性問題。深願我們在今季繼續深思以上的課題,為要建立教會成為忠於聖言的信仰群體。
第6頁完為了配合本季查考每一課的主題內容,現從教會詩集中建議詩歌數首,以供參考選用:
每 課 主 題 | 建議詩歌(首) |
---|---|
第一課 濫用權力.殺夫取妻 | 276 慈悲仁愛上帝, 281 耶穌擔當我罪過 |
第二課 密謀報仇.此情不再 | 278 求主察看, 351 我生命敬拜主 |
第三課 篡位與忠誠 | 331 成為我異象, 349 憑祢意行 |
第四課 哀慟與挽回 | 68 真神之愛, 326 常在屬天妙愛中 |
第五課 挑撥與拯救 | 79 主愛超越, 393 使我作祢和平之子 |
第六課 自恃與贖罪 | 334 開我眼睛使我看見, 288 罪債全還清 |
第七課 總結 | 253 慈愛主的權能, 480 求復興眾人 |
教會網頁(https://www.baptist.org.hk/content/view/ministry-music)上備有這些詩歌的獻唱錄音,可供參考。
(主頁>教會事工>十三部工作>音樂部>成長班每課詩選)
請在查考經文後,每位組員都分享一下「我的生命實踐」,讓神的話語更深入地塑造門徒的生命。
本周所學的功課,你會與誰分享呢?你會與他們分享甚麼信息?
小組內或外,有誰需要幫助?你或小組可以怎樣幫助他/ 她們?
邀請其中一位組員或分成 2-3 人小組作結束禱告,感謝神讓我們領受了祂的真理,為以上的需要,祈求神的幫助和供應。
第10頁完《和合本修訂版》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一、大衛強奪拔示巴惹禍(11: 1-5)
二、大衛企圖掩飾掀殺機(11: 6-17)
三、神藉拿單揭露王罪行(12: 1-15)
上一季查考的內容涵蓋第七章有關大衛之約的部分,屬於「大衛登基」的段落(撒下5-10章)。第七章描寫神在救贖歷史中,按祂的主權與恩典揀選了大衛,並向他許下應許。一方面,神延續對亞伯拉罕的應許,為以色列人預備應許之地。此外,神定意堅立大衛的國度,藉此預視將來彌賽亞來臨成就救贖(7:8-17)。第八章記述有神同在的大衛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得勝連連(8:1-14),並記下大衛的內閣以示國家平穩壯大(8:15-18)。經文形容當時「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大衛作全以色列的王,又向眾百姓秉公行義。」(8:15)
第九至十章接續論及大衛秉公行義。首先,第九章交代大衛因曾與約拿單立約要恩待他的後裔(撒上20:12-17),所以大衛遵守承諾,善待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此外,第十章形容當亞捫王死後,大衛因記念昔日亞捫王對自己的第15頁完恩情,所以主動向接管王位的哈嫩示好。然而,哈嫩誤信讒言,向大衛恩將仇報,強將大衛差來的使節的鬍鬚剃去,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公開羞辱他們,最後更向大衛發動戰爭。
0:6-12:31記敍有關大衛與亞捫人的爭戰,由第十一章開始,屬於「大衛崩壞之始」的部分。記載大衛生平的轉折點,揭露了他的靈性軟弱。敍事者對大衛的描述,由秉公行義轉到不公不義。本課正透過大衛、拔示巴及烏利亞的事件,一同探討大衛的靈性問題。
請先自行思考以下問題及寫下你的領受/感想或疑問。(附相關經文背景、解釋等,有助進深反思和討論。)
11:1-5 記述大衛與拔示巴事件的因由。這部分的重點是在大衛身上,而非拔示巴。故此,我們將集中理解和討論作君王應有的素質。
撒下11:1-12:25有兩個主要動詞——「派」與「取」,是了解整個敍事的關鍵。「派」(slh)一字在這段落出
第16頁完
現共14次(11:1, 3, 4, 5, 6, 12, 14, 18, 27;12:1, 25),可譯為「派」、「打發」、「差遣」等。此外,「取」(lqh)一字在這段落出現共6次(11:4;12:4, 9, 10, 11),可譯為「接來」、「取」、「娶」等。敍事者刻意運用這兩個字凸顯大衛的靈性問題。有關「派」與「取」的經文整理可參第28頁的附件一。
11:1 事件的背景發生於以色列人與亞捫人開戰後。「過了一年」暗指春季的日子。按古代近東文化,因冬季較多雨水,會令土壤變成泥巴,不利戰車行走,而夏季是忙碌收割的季節,因此春天是出兵的好時機。
經文形容大衛「派」約押與以色列軍隊出外,成功打敗亞捫人並於拉巴的城內圍堵他們,而大衛則留在耶路撒冷城。事實上,大衛未有隨軍打仗是合理的。因君王不需親自帶領每一場戰役,例如10:7, 17顯示大衛起初未有隨軍打仗,但當戰況有需要時,他便率兵上陣。換言之,大衛留在耶路撒冷並非主要問題,關鍵在於他作為君王的態度。
11:2-5 大衛於黃昏時間起床可解釋為「他午睡後」,這暗示他處於空閒的日子。經文形容大衛在王宮的平頂散步時,看到有一位容貌美麗的婦人在自己的平頂上沐第17頁完浴。平頂有多種用途,如睡覺(撒上9:25)、烘乾食材(書2:6)、搭帳篷(16:22)等。相信當時天氣炎熱,沐浴可算是慣常做法。同時,沐浴也不一定是裸著身體。此外,拔示巴的角色在整個敍事是非常被動,她主要被稱為「婦人」(11:2-5)、「她」(11:3-4, 27)、「烏利亞的妻」(11:26; 12:9-10)。拔示巴的稱呼只出現兩次(11:3;12:24)。換言之,拔示巴沐浴的意圖並非敍事者的關注。
相反,焦點在於大衛的意圖,有兩方面值得留意,第一,大衛「派」人打聽拔示巴的身分,她是以連的女兒。估計以連是大衛軍中的勇士(23:34),以連的父親是大衛的謀士(16:23),名為亞希多弗,他日後成為押沙龍叛變時的謀士(15:31)。同時,赫人烏利亞是大衛軍中的勇士(23:39),他可能是幫約押拿兵器的近身(撒下11:4, 4QSama; 另參11:11)。換句話說,拔示巴並非一名平民女子,而是臣僕家的女子。當大衛知道對方的身分後,他仍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召拔示巴入宮。
第二,敍事者於11:4-5刻意運用了一連串的動詞,特別是4節上,《和修》譯為「大衛派使者去把婦人接來」,原文直譯是「大衛『派』(slh) 使者,並他『取』 (lqh) 她」。在撒下12章,先知拿單運用了三次「取」(撒下第18頁完12:4, 9-10,另譯為「娶」)來指斥大衛的罪行。「取」的意義呼應著撒母耳曾向以色列人勸勉中的申辯(撒上12:3-4),他未曾「搶奪」 (lqh) 別人的牲口,或「收取」 (lqh) 賄賂,顯明他做事正直無偽,並沒有運用其身分濫用權力(詳參第一季查經課本第112頁)。
問題討論︰
當大衛知道拔示巴懷孕後,先後兩次設計讓拔示巴的丈夫烏利亞與妻子同房,為要企圖掩飾自己的過錯。可是,大第19頁完衛的奸計未能得逞,最終他為保名聲,動了殺機,設計殺害烏利亞。
11:6 13 敍事者多次運用「派」(slh) 一字 (可參第28頁的附件一),凸顯大衛以權謀私的靈性問題。第6節記載當大衛知道拔 示 巴懷孕後,經文未有記載他們的對話或感受。敍事者強調大衛「派」人找約押,命令他「派」在前方打仗的烏利亞回耶城。「派」一字顯出大衛作王的身分 和權勢,但有別於撒下10章大衛調兵遣將,大衛運用其權力分別派人召來拔示巴和烏利亞,以滿足自己的慾望和掩飾自己的犯錯。
第 8 節描述大衛希望烏利亞與拔示巴同房,為要掩飾他令拔示巴懷孕一事。大衛敦促烏利亞回家「洗洗腳」的短句,暗示讓烏利亞與妻子同寢的意思。這可從烏利亞的回覆得到確認,「我豈可回家吃喝,與妻子同房呢?」( 11:11 )。
對比力圖掩飾的大衛,烏利亞的處事顯得正直和忠心。因按照申(23:9-14),行軍期間須要保持禮儀上的潔淨。故此,烏利亞面對先後兩次試探( 11:8-11 與 11:12-13),他第20頁完最終仍堅持不回家。11節顯出烏利亞因記掛著前方戰線的情況,所以他堅持不為私利而回家享樂。
11:14-17 當大衛兩次誘勸烏利亞回家與拔示巴同寢失敗,經文未有描繪他內心的感受。因著烏利亞忠勇正直的個性,估計大衛知道自己的奸計不能得逞,他為保名聲,繼續執迷不悟,最終動了殺機。大衛密謀借刀殺人令烏利亞消失更假裝幫忙寡婦拔示巴,名正言順「娶」她並得到胎兒。
此外,大衛利用了烏利亞忠勇正直的個性,命令烏利亞將信轉交給約押。敍事者清楚記下書信內容,完整地揭露了大衛的殺人計謀。明白大衛心意的約押,為避免惹人懷疑而另覓方法,不惜犧牲其他人的性命來掩飾真相。
問題討論︰
第21頁完
大衛一錯再錯,不惜一切要殺掉烏利亞,試圖掩飾自己的過錯,其目的是保存自己的身分和地位。事實上,大衛此刻忘記作為君王的身分,他看重自己過於神,行了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11:27 下 )。
當大衛自以為暗地裏解決了烏利亞的問題,但在鑒察人心的神面前(撒上2:3),大衛所行的惡事無所遁形。神藉先知拿單責備大衛,從而揭示了大衛的靈性問題。此外,當大衛面對神的斥責時,他隨即在神豐盛的恩典中回轉悔改。
12:1-4 當烏利亞的喪事結束後,大衛便娶了拔示巴為妻子,接她到宮中生活並生了一個兒子,可是「大衛做的這事,耶和華的眼中看為惡。」(11:27)故此,神差遣先知拿單責備大衛。拿單領受神的話後,便以暗喻說出一個富翁欺壓窮人的故事來力斥大衛的罪,就是他從烏利亞手中強奪拔示巴的罪。
12:4 描寫富翁即使有眾多牲口,但他仍「奪取」(lqh)窮人家中唯一並賴以維生的小母羊。敍事者刻意運用「取」一字,呼應大衛「奪取」(lqh)拔示巴的事件(11:4)。第22頁完
12:5-6 當大衛聽到富翁強奪窮人的小母羊的事情後,他感到憤怒並說「行這事的人該死!」這話是發洩其憤怒情緒,多於律法的判詞。因按律法要求(出22:1),這並不構成死罪,所以大衛接續說「他必償還羊羔四倍」。同時,大衛指出那富翁的問題,「因為他行這事,沒有憐恤的心。」可是,大衛仍不知道那搶奪窮人的富翁所影射的其實是自己。
12:7-12 是先知拿單對大衛的回應和譴責。首先,拿單毫不掩飾,直接向大衛指出「你就是那人!」接著,7節下至9節指出大衛核心的靈性問題。神經已立了大衛作王,並賜下眾多的祝福,但大衛卻不滿足。因著內心的貪念,大大藐視神的命令,行了「神眼中看為惡的事」(11:27;12:9)。有學者指出大衛最少犯了十誡中的四條誡命,包括謀殺(第六誡)、姦淫(第七誡)、作假見證(第九誡)、貪戀鄰舍的妻子(第十誡)。9節下原文以ABA’的格式寫成,經文除了指出大衛殺害烏利亞,更重要的是大衛藉此「娶」(原文lqh有奪取之意)了拔示巴為妻。《聖經新譯本》翻譯如下:
A 你用刀擊殺了赫人烏利亞,
B 「娶」了他的妻子作你的妻子,
A’ 你藉著亞捫人的刀殺了烏利亞。
第23頁完
總括而言,大衛的靈性問題是他縱然作了王,但仍不滿足,更起了貪念。他藐視神的命令,行了神眼中看為惡的事。經文以「派」與「取」貫穿整個段落,凸顯大衛屢次濫用君王的權力,來滿足內心的慾望而奪取拔示巴。其後,大衛未有悔意,並多次嘗試掩飾過錯,最後他還濫用權力將烏利亞殺掉,娶了拔示巴為妻。
12:10-12 宣告神對大衛的審判——「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因著大衛的罪,連累了家人,令家庭四分五裂。大衛家中將有禍患,以及他的妃嬪在日光之下被人玷污,這些事情在往後的故事將逐一發生。
12:13-15 記載大衛聽到神的譴責和審判後,敍事者刻意描述大衛沒有再為自己辯解,他立刻為自己的過犯認罪。最後,大衛被神赦罪,但仍要接受懲罰,大衛與拔示巴珠胎暗結的兒子將不能存活。
問題討論︰
撒下8:15至10:5仍論及大衛處事秉公行義,然而敍事者轉眼間描寫大衛竟為內心的貪念而屢次濫用權力。敍事者未有為大衛靈性敗壞的過程加以說明,轉變來得很快很急。某程度上,這反映我們的靈性軟弱,特別在運用權力方面。大衛的故事正提醒我們,要小心謹慎,免得落入濫用權力的試探之中。
最終,大衛恍然大悟並認罪悔改。因神浩瀚的赦罪恩典,他的罪得以赦免。然而,大衛仍需接受審判,其影響深遠,禍及家人並導致國家陷入危機(撒下13-20章)。
第25頁完
上一季課文曾反思避免落入追求權力的試探(第三季查經課本第30頁)。本課焦點是,當人被賦予權力時,要謹慎自守並善用權力,用於建立信仰群體。當每個領袖在各自崗位均按聖經教導善用權力時,便能成就神的旨意,建立聖潔的群體。否則,將變成大衛一樣,落入濫用權力的網羅,為群體帶來嚴重的傷害。
當拿單揭穿大衛的過錯時,大衛未有為自己找藉口。大衛馬上認罪悔改,從詩篇51篇可見他真誠悔改,並懇求神豐盛的赦罪恩典。有時候,當聖靈督責我們的罪時,我們難免感到羞恥,甚至自覺不能被赦罪。然而,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詩51:17)。因此,我們能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向神認罪悔改並尋求祂的赦免。
第26頁完
「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母耳記下12:13上)
我已帶領組員一起背誦經文。
備註: *必須討論的問題/完成的段落
下一課我們將會查考「第二課:密謀報仇.此情不再」,請大家預先備課,以致在查經時有更深入的分享和領受。
第27頁完取(lqh) | 派(slh) |
---|---|
大衛派使者去把婦人接來⋯⋯(11:4) | ⋯⋯大衛派約押率領臣僕和以色列眾人出去⋯⋯(11:1) |
⋯⋯富戶捨不得從自己的牛群羊群中取一隻預備給客人吃,卻取了那窮人的羊羔,預備給客人吃。(12:4) | 大衛派人打聽那婦人是誰⋯⋯(11:3) |
⋯⋯你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12:9) | 大衛派使者去把婦人接來⋯⋯(11:4) |
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12:10) | 那婦人懷了孕,派人去告訴大衛說:「我懷孕了。」(11:5) |
⋯⋯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嬪賜給別人,他在日光之下就與她們同寢。(12:11) | 大衛派人告訴約押:「你派赫人烏利亞到我這裏來。」約押就派烏利亞到大衛那裏。(11:6) |
大衛對烏利亞說:「你今日仍留在這裏,明日我打發你去⋯⋯」(11:12)第28頁完 | |
早晨,大衛寫信給約押,交烏利亞親手帶去。(11:14) | |
於是,約押派人去將戰爭的一切事奏告大衛⋯⋯(11:18) | |
使者就走,來見大衛,將約押所差他說的話告訴了大衛(11:22,《呂振中譯本》) | |
⋯⋯大衛派人把她接到宮裏,她就作了大衛的妻子……(11:27) | |
耶和華差遣拿單去見大衛⋯⋯(12:1) | |
便由神言人拿單經手送個信兒,給孩子起名叫耶底底亞⋯⋯(12:25,《呂振中譯本》) |
《和合本修訂版》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一、押沙龍處心積慮報仇(13: 21-29)
二、大衛與押沙龍情不再(13: 30-39)
上一課論及神藉拿單先知向大衛宣告其審判。神的懲罰很快臨到,大衛與拔示巴的兒子病逝。然而,神有豐盛的恩典與憐憫,大衛與拔示巴再誕下一個兒子,他是日後繼承王位的所羅門(12:15下-25)。最後,經文再回到以色列人第33頁完與亞捫人的戰爭,以色列人大獲全勝,大衛奪取了眾多財物,以及命令各城的亞捫人服役(12:26-31)。
隨著「大衛崩壞之始」的段落結束,經文進入「押沙龍之亂」的段落——撒下13至20章。本課將討論押沙龍因哥哥暗嫩玷污了親妹妹她瑪,而起了殺機。同時,因大衛未有處理這事,導致家庭四分五裂,令兄弟之間仇恨加深,直到不能修補的地步。
請先自行思考以下問題及寫下你的領受/感想或疑問。(附相關經文背景、解釋等,有助進深反思和討論。)
若要了解押沙龍謀殺暗嫩的原因,便先要知道暗嫩做過的事情。暗嫩是大衛的長子,他一直暗戀同父異母的妹妹——她瑪,而她瑪則是押沙龍同父同母的妹妹(3:2, 13:1)。
那時暗嫩接受表兄弟約拿達的獻計,假裝病倒而借機向大衛要求她瑪來照顧他。期間,暗嫩強迫她瑪與他親近,她瑪極力反抗不果,終被哥哥玷污了。之後,暗嫩不再愛她第34頁完瑪,甚至恨她。最後,暗嫩命人趕走她瑪。她瑪被污辱後,遇上親兄押沙龍。押沙龍避免此事外傳,便一直收留妹妹她瑪(13:1-20)。接著,本段經文便記載大衛與押沙龍的反應,以及押沙龍代妹復仇殺掉暗嫩的經過。
13:21-22 分別記載了大衛與押沙龍對她瑪被暗嫩玷污後的反應。首先,當大衛聽到整件事情後,他感到非常憤怒。然而,經文未有再交代大衛的說話和行動。明顯地,大衛未有處理這事件,暗嫩沒有受到懲罰。《七十士譯本》與死海古卷(4QSama)為此節作了補充,指出因暗嫩是長子,是大衛所深愛的,所以他未有懲罰暗嫩。「大衛王聽見這一切事,就非常惱怒,卻沒有使他兒子暗嫩的心(原文:靈)傷痛,因為他愛他是自己的長子。」(13:21 呂振中譯本,另參NRSV譯本)。
另一方面,經文形容「押沙龍卻不和暗嫩說好說歹」(22節),其意思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押沙龍從此拒絕與暗嫩對話,以敵對的態度看待對方;第二,押沙龍未有就此事評論暗嫩,因為要隱藏其殺機,所以押沙龍不以敵對的態度對待暗嫩。按經文脈絡,第一個可能性較高。因22節下交代押沙龍因妹妹被污辱而恨惡暗嫩;其次,第35頁完事件之後押沙龍向大衛邀請暗嫩時,大衛的回應明顯地質疑押沙龍的動機,因此推測二人關係轉差。
13:23-27 敍事者提及「過了兩年」(23節)。當仔細留意,便發現敍事者在13-15章多次記錄時間(13:23, 38; 14:28; 15:7)。此外,敍事者似乎透過運用「時間」的描述來凸顯經文的重點。
在古代近東,每逢剪羊毛的時候,通常會舉辦一連數天的慶祝活動。押沙龍處心積慮,希望借此機會向暗嫩報復。押沙龍為掩飾殺機,便邀請大衛王與「王所有的兒子」,以及眾臣僕出席。最終,大衛派了「王所有的兒子」赴宴。
13:28-29 記載押沙龍吩咐僕人,等待時機殺掉暗嫩。大衛以為派了所有兒子赴宴,便沒有事情發生,殊不知道押沙龍內心對暗嫩的仇恨經已不能逆轉,押沙龍與暗嫩的交惡關係早已不能挽回。
問題討論︰
事件由一宗倫理悲劇開展,慾念、欺騙和濫權的罪在暗嫩身上表露無遺。一方面,雖然大衛曾認罪悔改,但是他的惡行已深深影響了長子暗嫩。暗嫩重蹈覆轍,與父親大衛一樣,在靈性上敗壞,為家庭帶來嚴重的破壞。
另一方面,神曾審判大衛家「現在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災禍攻擊你。」(12:10-11)大衛因著靈性的軟弱,招致神的審判。神任憑大衛的兒子們落在第37頁完靈性敗壞之中,他們被慾念、權力和仇恨所蒙蔽。大衛的家從此四分五裂。
衝突過後,押尼珥便背叛伊施.波設。他很快與大衛達成初步協議,便進一步爭取以色列內部的支持。他積極游說以色列長老和便雅憫支派,最終得到各方支持,並向大衛報好消息。大衛亦設宴款待押尼珥和他的隨從,以表友好。
若要了解大衛應有的角色,便要從撒下14章提哥亞的智慧婦人向大衛說的比喻理解。因押沙龍殺死暗嫩後,便畏罪逃亡到外公基述王達買的地方。後來,因約押見大衛思念押沙龍,便請 提哥亞的智慧婦人勸服大衛,讓大衛重新接納押沙龍。智慧婦人與大衛對話的敍事,其作用就好像撒下12章拿單藉比喻指出大衛的過錯一樣。
13:30-36 除了暗嫩遭殺害,大衛王其他的兒子們騎上騾子逃跑回耶路撒冷。估計有人率先從事件中逃脫,所以第38頁完他誤以為押沙龍殺死了「王所有的兒子」。當大衛聽到這消息,便感到極度哀傷,撕裂衣服,躺在地上。
約拿達在此佔了重要的角色。約拿達是大衛兄長的兒子(13:3,32),敍事者加插一句評論「這約拿達為人極其狡猾。」(13:3)。「狡猾」(hkm)的原文有「有智慧的」意思,這字在撒母耳記下其餘的經文和列王紀上的運用均較正面(撒下 14:2,20; 20:16; 王上 2:9; 3:12; 5:7)。換言之,經文可能呈現他猶如智者般的角色。當有需要的時候,他便提供一些意見。
約拿達是暗嫩的密友,曾獻計給暗嫩親近她瑪。當眾人都以為王的眾子被殺,但約拿達安慰大衛王,告訴他除了暗嫩之外,王其他的眾子也平安無事。他能辨別謠言,可見他的精明。此外,約拿達更一早看穿押沙龍復仇殺機,「自從暗嫩玷辱了押沙龍的妹妹她瑪那日,押沙龍已經決定這事了。」(32 節下)約拿達是暗嫩的好友,他能洞悉情勢但經文卻沒有提及他 試圖提醒暗嫩要小心 。然而,這話清楚指出 押沙龍對暗嫩的仇恨。
第39頁完
13:37-39 押沙龍事成後, 他大概意識到自己所作的,不會被接納,他與大衛的關係正式決裂。押沙龍為逃避責任,逃到外公基述王達買的地方(參 3:3 )。 37 節提到「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兒子」是單數。按經文脈絡,大衛應是為押沙龍感到悲哀,多於為暗嫩。因經文緊接形容押沙龍住在那裏三年之久,並且 39 節表明「王想要出去對付押沙龍的心化解了,因為王對暗嫩之死這事已經得了安慰。」其次,14 章描述約押深知大衛一直牽掛著押沙龍,便設計讓大衛重新接觸押沙龍。可見,大衛此刻為兒子押沙龍感到悲哀。
問題討論︰
當暗嫩犯下大錯時,大衛早已知道。大衛因溺愛暗嫩而沉默不語,未有懲罰暗嫩,導致押沙龍對暗嫩的仇恨愈發加深,最終押沙龍誓要追討暗嫩的罪,釀成殺人事件。此外,押沙龍與大衛的關係亦愈走愈遠,日後押沙龍更密謀推翻大衛的王權。誠然,大衛若及早介入事情的話,相信將會有另一個結局。
押沙龍因仇恨暗嫩而動了殺機,這並非一日之寒。暗嫩玷污她瑪的事件經過兩年,大衛雖為此事感到憤怒,但他因溺愛暗嫩而未有採取任何行動,秉公行義。大衛明知道押沙龍與暗嫩的關係緊張,但他仍選擇沉默,間接令事情發第41頁完酵,最終導致家庭關係決裂。這提醒我們,當我們與他人關係處於張力時,便要尋找合適的方法及早處理。讓我們一同學習耶穌基督的教導,成為「締造和平的人」 (太5:9)
拔示巴事件是大衛王人生的污點,揭露了他的陰暗面。縱然他認罪悔改,但其行為或多或少已影響到長子暗嫩。作為承繼王位的暗嫩,他與父親一樣,落入慾念、欺騙、濫權的網羅,為了一己私慾不顧後果去犯罪,身為父親的大衛實在責無旁貸。這提醒我們作父母的、或是作屬靈領袖的,要以身作則,努力踐行聖經的教導,成為身教言教的屬靈榜樣。
第42頁完
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我已帶領組員一起背誦經文。
備註: *必須討論的問題/完成的段落
下一課我們將會查考「第三課:篡位與忠誠」,請大家預先備課,以致在查經時有更深入的分享和領受。
第43頁完《和合本修訂版》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一、押沙龍暗中叛變篡位(15:1-12)
二、大衛逃難離開耶城(15:13-18, 22-26)
三、戶篩假裝獻計(17:7-14)
本課將集中處理15章至17章的內容看押沙龍叛變的上半部分。這部分內容交代了押沙龍從希伯崙擁兵自重(15:1-12),至大衛因而風聞變色,帶眾民逃難,並安置心腹在敵方之中裏應外合(15:13-37);後來大衛在途中遇見洗巴和示每,落難中盡見人心(16:1-14);最後神護佑大衛,並透過戶篩的智謀,降禍給押沙龍(16:15-17:29)。
請先自行思考以下問題及寫下你的領受/感想或疑問。(附相關經文背景、解釋等,有助進深反思和討論。)
押沙龍與大衛見面後,留守在耶城,暗中用四年的時間,在城中代王幫助百姓判斷訴訟,秉行公義,以祈收買民眾對他的支持,密謀叛變。最終他假借回希伯崙向耶和華還願,帶領二百人和大衛的謀士亞希多弗,於希伯崙稱王,起兵篡位。
第49頁完
15:1 「此後」或作「這事以後」(思高譯本),「這事」是指十四章結尾押沙龍終於與大衛見面一事。押沙龍已經多年沒有見父親,此時距離他殺兄弟暗嫩已經過了5年。這次見面雙方並非真正和好,只是押沙龍準備進耶城收買人心,暗中策劃叛變的謀略。因此,「親嘴」(14:33)本來是和好的表達;然而,從押沙龍其後起來叛變的行動可見,他並沒有與父親真正和好的意願,只是外表裝作投誠,為將來叛變一戰暗中招兵買馬。
押沙龍為自己準備好擺出作王的氣勢,預備馬車、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作王的可派百姓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像護衛的角色(撒上22:17;王上14:27-28)。
15:2-4 「站在城門的路旁」就是站在城門口一個人來人往的地方。那裏是最容易親近民眾的位置,押沙龍每早都站在那裏,目的顯然是要增進與民眾的關係。期間,他使用了一個方法就是體察民情,代王來審判民間的訴訟,秉行公義。他甚至故意引發民眾對大衛王判決的不滿,「無奈王沒有委派人聽你申訴。」(15:3)押沙龍並非真正要助民維持公正,而是藉此贏取人心,在民眾心中建立自己作王繼承人的威信,贏得民眾的擁護和支持(15:6)。
第50頁完
15:5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表示他用力拉起向他跪拜的民眾,同時,親吻民眾的行為呼應十四章他與大衛親嘴的畫面(參14:33),同樣諷刺地,他的內心都是圖謀著篡位,只是籠絡人心,假裝友好。
15:7-8 自見面後作者記載押沙龍與大衛第一次的對話,押沙龍請求大衛准許他回到希伯崙,為的是要向耶和華還願。至於為甚麼許願,在亞蘭的基述發生甚麼事,經文沒有詳細交代。故此,未知發生的事是否屬實。不論如何,現時是押沙龍認為時機成熟之際,等了四年的時間,他終於開始叛變的計劃,前往希伯崙預備一切。
15:10-12 「吹角」是王登基禮中的一個儀式(王上1:34,王下9:13)。那二百人可能是宮廷中的貴族,他們對押沙龍的叛變並不知情,可能認為只是去還願。獻祭是還願其中的環節,但也是登基作王的一種宣示。亞希多弗是大衛的謀士,為王出主意的臣子。他的出場是一個不祥之兆,標示著押沙龍已成功拉攏大衛身邊的重要人物,增強叛變的力量。確實亞希多弗在其後為押沙龍獻計對付大衛。
第51頁完
問題討論︰
大衛聽見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就帶領眾臣僕及家眷,並那些從迦特一直跟隨他的六百人逃離耶城,只留下十個妃嬪在宮中。其間記載了王與迦特人以太的對話,大衛勸迦特人不要跟從他,認為他們無必要與他一同逃難冒險,不如帶同六百位弟兄回鄉去吧!但迦特人以太指著神起誓,必追隨大衛(15:19-22)。大衛請撒督和亞比亞他將約櫃送返耶城,因為此刻他已完全將性命交在神手中,他知道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旨意、以及祂的管教,一切就任憑神的旨意成就。
第52頁完
15:13「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呼應15:6「押沙龍暗中贏得了以色列人的心。」「心」即是「思想」的意思,在這裏是指押沙龍俘擄了他們的忠誠。事實上,從押沙龍得人心的手段來看,他欠缺像大衛對下屬和子民的忠誠與真感情。
有學者認為以色列人是指北方的以色列人和南方的猶大人都支持今次的叛變。首先,若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必定在獲得南方支持的基礎上才能成事;如果猶大是保持中立或支持大衛,他不必往南方反方向逃走。根據17:11,戶篩建議將以色列人從但直至別是巴招聚一起,所指的範圍就是北方和南方。綜合以上,大衛聽見消息後,知道形勢不妙,需要立即起行逃走。
15:14 大衛帶領眾人棄城逃離,為保存城中的居民,免受戰爭的蹂躪,同時避免和押沙龍軍隊過早發生軍事衝突。可見,在緊急的時候,大衛做事迅速,果斷決定,既顧及城中無辜的人民,又記念身邊的家眷臣子。其後,大衛的策略都足見他對人心敏銳的了解,以及在行軍上的先見之明。
15:16 大衛留下十個妃嬪,除了看守宮殿外,亦代表他的王權仍然在耶路撒冷。她們變相成為大衛與押沙龍之第53頁完間的棋子。這可見於其後押沙龍利用當眾污辱這十個妃嬪來向大衛宣示主權(16:21-22),企圖標示他已奪取了王的國位。因為收納前王的妻妾,等於宣佈繼承前王的王位。另外,十個妃嬪的遭遇亦應驗了先知拿單對大衛家庭變故的預言(12:11-12)。
15:17-18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是大衛的僱傭兵,是隨將帥出戰的人。加上六百名迦特人(相等於以色列一支正規軍團的規模),他們都是在大衛未作王時已跟隨大衛出生入死的伙伴,在逃難中對大衛仍然不離不棄,忠心追隨。
15:22 以太是迦特人的元帥之一。在19節至21節提到他負責與大衛對話,大衛請他們回家,無須一起冒險,但因他們對王的忠誠,便決定留下來。
15:23「當地的人全都放聲大哭」,這是因為他們目送逃亡的群眾及大衛王過汲淪溪,往橄欖山的方向,進到曠野的路上去。
15:24-26 撒督和亞比亞他在大衛統治期間一同承擔大祭司的職分(8:17)。大衛請他們將約櫃送回耶城,一方面,大衛願意將自己交在神的手裏,另一方面,「看哪,我在這裡」正是舊約一個慣用語,表達聽者已準備好要第54頁完回應呼召的心態。可見大衛是準備好面對日後耶和華使他遇見的一切事情。
問題討論︰
撒下十五章27節至37節,大衛命祭司撒督及亞比亞他回耶城,讓他們住在那裏好作大衛的內應。大衛為自己的謀士亞希多弗跟隨了押沙龍而向神祈求,希望他的計謀都變為愚拙。最後,大衛命亞基人戶篩回到耶城,假裝投誠押沙龍,實際上與大衛裏應外合,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
撒下十六章上半部分,大衛遇見了兩個人,一個是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另一個是示每。洗巴預備好車馬、食物假裝來幫助大衛,並且陷害他的主人米非波設,指他圖謀在第55頁完耶城稱王。事實上,米非波設是瘸腿的,他根本無法靠自己離開耶城,並非如洗巴所說留守等待作王。之後,大衛到了巴戶琳,遇見掃羅一族基拉的兒子示每,他一面走一面咒罵大衛,又用石頭攻撃大衛和臣僕。然而,大衛任由他咒罵,是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大衛仍為過往的罪而甘願接受神的管教。他深信即或在遭難中,神仍會施恩予他。
撒下十六章下半部分記述戶篩按大衛暗中的安排去投靠押沙龍,成功加入了押沙龍的陣營,成為押沙龍的謀士。亞希多弗為押沙龍獻計對付大衛,教押沙龍當眾與王留下的十個妃嬪親近,藉此激怒大衛,並且堅固眾民中王權的形象。
亞希多弗再向押沙龍出主意,請求徵召一萬二千人,好讓他當夜就追趕大衛,趁他們不為意之時,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自己就親自取大衛王的命,屆時眾民必歸順押沙龍。第5節,押沙龍召戶篩來對亞希多弗的主意作評論,所以,第7節,戶篩直言亞希多弗的計劃不好,而他有一個更好的提議。他指大衛善於藏匿,他必不與民一同住宿。若不殺大衛,相反就被對方殺了,以致軍心動搖。故此,戶篩建議押沙龍親自領兵,召集北方和南方的兵馬,用人第56頁完海戰術圍攻大衛全營。這樣,無論他們到那裏,必然逃不過押沙龍的追捕。
17:8-9 戶篩能言善辯,向押沙龍強調大衛是「你父親」、是「戰士」,跟隨的人都是「勇士」,再三提醒押沙龍對手不是無名小卒,而是一群勇猛的軍人。另外,戶篩形容大衛因憤怒而「如同田野中失去小熊的母熊一樣」,意思是對方性情突然像母熊失去小熊時一樣抓狂,而在這情況下,這樣的情緒反招對方強烈的迴響,激動對方反撃,可能招致我軍有人被殺,屆時必然震動軍心。戶篩又認為貿然直接攻撃敵方營地不是上策,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大衛,而大衛有豐富的行軍經驗,又善於躲藏,所以這並非兩全其美的策略。
從表面上來看,戶篩的反建議是一個更好的主意,而實際上,他是暗中為大衛拖延逃走時間。因為此刻大衛和他的軍隊其實沒有如戶篩所言強大,長期逃難,以及從之前洗巴為他們送糧食可見,他們現在可能處於缺糧的狀況,實際情況是較弱的處境。可見,戶篩足智多謀,用大衛過往威榮的形象作為勸退押沙龍的策略。 117:10「雖有勇士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定融化」:戶篩仔細跟他們分析形勢,以心理角度讓他們回憶起大衛第57頁完過往的彪炳戰績,任何人聽見都不免心裏感到驚惶,目的是要他們聆聽以下的新策略。
17:11-13 戶篩建議押沙龍招聚從但直到別是巴的以色列人,這是一種地理幅員的說法,意思是全面性招募以色列人。用龐大的軍力,以人海戰術,尤如露水一樣落在全地,這樣,大衛和他們的軍隊便不能逃到任何地方,意思是要使他們全軍覆沒。此外,戶篩形容這個策略的力量將會極其強大,就如他們合力用繩子能輕易將任何一座城拉倒,表達這個陣型必勝無疑。
17:14 顯然這是耶和華在背後的工作,祂要使戶篩的主意勝過眾人,使押沙龍殺害大衛的計謀不能得逞。
問題討論︰
戶篩能言善辯,他整個建議用了5個生動的借喻來主導聽眾的思想,使人覺得他的主意實在可靠。再者,戶篩的聰明之處,在於他使用押沙龍的虛榮心,亞希多弗的建議是自己領軍,而戶篩所建議的是由這個新王直接領兵出戰,一方面,王的氣勢能增加軍隊的志氣,另一方面,這亦滿足了押沙龍要處置大衛的慾望。
當大衛得知押沙龍起兵篡位後,立刻果斷決定棄城逃走,希望保護城中的居民免受戰火的影響,讓君臣家眷能夠避過一切,並拖延時間想出更好的對策。危難當前,大衛的迅速反應除了是基於多年的行軍經驗,作為領袖他也不以如何成就自己的豐功偉業為先,而是以民為先,百姓的性命和君臣的前途才是他首要關注的。相比起押沙龍,雖然他有過人的耐力,等待四年時間騙取人心,但他虛假的關懷都是為將來的叛變鋪路,利用向耶和華還願這神聖的事為由,妄顧得罪神,只想著成就自己的私慾,這絕非仁君所為。大衛擁有真正愛民之心,成為人民心中真正的王者。讓我們看到何謂領袖的風範與素質,可以讓民安心盡忠跟隨。第59頁完
戶篩在押沙龍的軍營中與大衛裡應外合,暗中對付亞希多弗的計謀,以智謀迎戰押沙龍的叛變。戶篩足智多謀,善用心理戰術逐步動搖押沙龍的軍心,強化他們心中敵方的力量,使之卻步。同時,戶篩能言善辯,用不同的借喻形象化當前的危險性,消化軍隊的意志。作為人臣,戶篩不像亞希多弗背叛大衛,投靠敵人,而是從一而終,效忠大衛,善用自己的長處,在神的護佑下,盡力協助領袖爭取更多的時間應對及逃走,避過即時大開殺戒的危機。利益當前,人心容易被利誘而變節求榮,能夠從一而終,忠於正確與公義之事的情操,實在難能可貴。今日處於充滿利害關係的社會,我們要忠於我們的神,成為一個忠心不變節的信徒。在神給我們的角色位置上,運用我們的智慧去成就神的工作。
第60頁完
「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因我今日被這人咒罵而向我施恩。」(撒母耳記下16:12)
我已帶領組員一起背誦經文。
備註: *必須討論的問題/完成的段落
下一課我們將會查考「第四課:哀慟與挽回」,請大家預先備課,以致在查經時有更深入的分享和領受。
第61頁完《和合本修訂版》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一、押沙龍戰敗被殺(18:6-15)
二、大衛為兒子之死哀慟(18:28-33)
三、大衛既往不咎挽回民心(19:8-14)
本課將集中看押沙龍之死,大衛為之悲痛哀慟,表達為父愛子之心。之後大衛歸回及對以色列民叛變的過犯既往不咎,重新接納他們,顯出王者的風範與寬容。當中會簡述大衛嘗試重新召聚十二支派,結合為一,真正統領國家回復正軌。在大衛歸回的過程中,盡見人心的變幻,優勢不再時,有人賣主求榮,有人破口大罵,落井下石;但亦有人忠心耿耿,雪中送炭,一直施恩予大衛,幫助他走過艱難的道路。
第66頁完
請先自行思考以下問題及寫下你的領受/感想或疑問。(附相關經文背景、解釋等,有助進深反思和討論。)
大衛招聚精兵,命約押、亞比篩和以太分別率領三軍迎戰押沙龍的軍隊,而大衛則留守城中。大衛對押沙龍愛之深,責之切,囑咐眾人寬待押沙龍,不要取他的性命。押沙龍的軍隊不善於叢林交戰,那天有二萬以色列人陣亡。而約押更違反跟大衛的約定,趁押沙龍的頭髮被纏在樹枝上時,拿三枝短槍,刺透他的心,將他殺死,最後押沙龍的軍隊慘敗。
18:6-8 敍事者簡單用幾節經文交待交戰的經過,著重點是押沙龍戰敗的結果。這裏亦暗示戶篩的人海戰術是失敗的。「以法蓮的樹林」位於雅博渡口以南(參創32:2、22),那是一片山巒起伏的山丘地帶。「樹林」即叢林矮樹,這種地勢是有利於擅長打游撃戰的大衛軍隊,嶙峋的山地和密林的環境是造成押沙龍軍隊潰敗的主因。
18:9「押沙龍剛好遇見了大衛的臣僕」,明顯把敍事的焦點轉到押沙龍身上,他是軍隊主帥,能左右戰況的發展,是勝負的關鍵。不幸地,押沙龍的頭(髮)被纏在橡樹第67頁完枝上。雖然經文描寫押沙龍的頭被纏住,但14:25-26曾刻意形容押沙龍的秀髮,所以能推測經文強調押沙龍的頭(髮)被纏住。再者,這是一棵大橡樹,能承托著押沙龍整個身體的重量。諷刺的是他引以為傲的秀髮,卻為他帶來殺機。
18:10 「十個銀子」相等於十舍客勒銀子,即4盎司(110公克);「帶子」指戰士的腰帶,具有金錢或榮譽的價值(參撒上18:4;王下3:21)。
18:12-13 「你們要謹慎,不可害那年輕人押沙龍。」這是大衛在出戰之前向各軍隊千叮萬囑之事(18:5),他最在意兒子的生死,必定要保存他的性命。「我若冒著生命危險做這傻事」,到時「你必遠遠站在一旁」,意思是如他違背自己的良心,約押也必與他為敵。可見,報信者表明自己的立場,是不會違抗大衛的囑咐。
18:14「短槍」通常指棍棒,但這裏指的是刺刀。
第68頁完
問題討論︰
約押違背大衛的囑咐,殺死押沙龍,有可能是因為他對「忠於大衛」的觀念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他認為要將敵人趕盡殺絕,才能免除後顧之憂,真正保護「我主我王」,幫助大衛穩定政治局勢,這是他認為的效忠,所以沒考慮到大衛的感受及命令。當然,這也是因神定意要降禍給押沙龍(17:14下),他的行動才能成事。同時,約押的手段向來都是先斬後奏,他會因一己私慾,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包括之前行刺押尼珥報一己之仇(3:27),之後刺殺自己表兄弟亞瑪撒(20:8-10),為恐他奪走自己元帥的位置。可見,約押會為自身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今次更忽視大衛的命令,自行刺殺了押沙龍,使大衛悲痛欲絕。
第69頁完
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沒有直接告訴王押沙龍的死訊,後來是由古實人回答大衛有關押沙龍已經陣亡的消息。王就心裏悲慟,在城門樓上哀哭,放聲呼叫兒子的名字。
18:28 「平安」成為大衛與報信者對話的主旨。圍繞著詢問兒子押沙龍和他平安與否的內容。
「平安了」(18:28)
「年輕人押沙龍平安嗎」(18:29)
「年輕人押沙龍平安嗎」(18:32)
「我兒押沙龍啊!
我兒,我兒押沙龍啊!
押沙龍啊,我兒!我兒!」(18:33)
可見,敍事者藉著亞希瑪斯那句「平安了」,帶動整個對話,引出大衛最核心關注的事,就是「押沙龍」與「他的死活」。至於其他有關軍隊的消息都不是他所在意的。事實上,由始至終,大衛作為父親,沒有忘記這骨肉之情,他始終在意自己兒子的安危。
第70頁完
18:29 「我看見一陣大騷動,卻不知道是甚麼事。」亞希瑪斯明顯迴避大衛的提問,根據上文,他是知道押沙龍的死訊(18:20)。
18:31-32 「看哪」表達第二個報信者的來到,同時,這將要解答大衛的疑問。大衛關注的仍是押沙龍的生死問題。古實人有技巧地回答:「你的仇敵與少年人押沙龍的命運一樣」意即大衛的兒子已經喪命。
18:33 「顫抖」這個形容詞幾乎只出現在詩歌和先知文學,少見於敍事文中。普遍用來描述耶和華的顯現和祂干預刑罰作惡者。「 就上城門的樓房去痛哭,一面走一面說」表達大衛極度悲傷的狀態,邊行邊哀慟,以致他3次呼喚「押沙龍」的名字及5次「我兒」,完全表達一位父親喪子之痛。
從18:19-31,敍事者用了9次「信息」(bsr)這個字(18:19、20、22、25、26、27、31),大多數的用法都是好消息之意。對於這次出戰,押沙龍軍隊的陣亡固然是好消息,然而,諷刺的是,對於大衛而言,這是一個壞消息,因為他只想聽見押沙龍還活著的好消息,可惜他未能如願。而更悲哀的是,沒想到大衛最後與押沙龍所說的話:「你平平安安地去吧!」(15:9)最後卻未能成為押沙龍的終結。
第71頁完
敍事者表達大衛的傷心欲絕,不是簡單地交待一個慈父痛惜兒子的死去,而是更多表達大衛對押沙龍的饒恕,因為大衛也經驗過神的赦免。他從來沒有忘記父與子的情分,所以,他的哀嗚不斷呼喚「我兒、我兒 」,表達血濃於水的關係。同時,大衛表示恨不得替你死的呼求,可見在大衛心中,他早就原諒押沙龍的叛變,從沒更改對他的愛。
問題討論︰
撒下19:1-7,大衛的悲痛反令軍隊感到羞愧,縱然他們打勝仗,卻令王傷心欲絕,好像作了一件壞事,沒有凱旋而歸的感覺。因此,約押到王的面前,直斥他的反應影響了軍心,指出眾人拚命救了國家,「你卻愛恨你的第72頁完人,恨那愛你的人」。大衛聽了約押的話,便重新振作,面向軍隊。
大衛經約押責備,他重新振作,朝向軍隊。當時以色列支派已經各回各家,然而,他們有意邀請大衛歸回作王。不過,大衛卻因與猶大支派有兄弟之情誼,骨肉相連,故此,他親自差祭司撒督及亞比亞他去見猶大的長老,盼望彼此既往不咎,重建關係。故此,大衛挽回了眾民的心如同一人。
以群眾出現為主體,本段的情節有以下的對稱結構:
中間C部分:三個迎送大衛的人,代表在大衛逃亡期間,對他落難的三種態度:示每是大衛的敵人,用惡毒的話語咒罵大衛(16:5-14);米非波設是前朝掃羅王的孫子,第73頁完
他保持中立;巴西萊是大富戶,單純支持大衛的需要(17:27-29)。
19:8 「看哪,王坐在城門口。」經文卻沒有記載大衛在城門口仔細作了甚麼事。
19:9-10 北方的支派針對未來的政權發展而開始議論,便想起:(1)大衛過往的戰績;(2)大衛因逃避押沙龍離開了耶城;(3)押沙龍已經陣亡。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準備請大衛回來作他們的王。
19:11-14 「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大衛表達與猶大本是骨肉關係和盟約的情分。故此,大衛主動與他們復和,不但不會秋後算帳,更親自指派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去見猶大的長老,希望能夠得著他們的支持,同時,為了讓他們安心及表達誠意,他邀請外甥亞瑪撒,不計對方曾是押沙龍的元帥,任命他取代約押的位置,成為大衛的元帥。藉此,大衛嘗試挽回猶大跟他彼此合一的心。
問題討論︰
大衛與掃羅形成強烈的對比,掃羅多次被責備不遵守神的命令(撒上 13:13-14;15:10, 19, 22-23;28:18 等);相反,現階段的大衛卻展現出「信而順服」的生命,這是蒙神喜悅的生命「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肪」 撒上 15:22 下,《和修》) 。
對押沙龍之死,大衛情緒徹底崩潰。同時,從軍隊出戰前,他千叮萬囑要對押沙龍手下留情,可見大衛從沒有想將兒子置諸死地,而他更明顯表達出已饒恕兒子魯莽的行為。在他心目中,兒子的性命比打勝仗更為重要。我們欣賞大衛作為父親對兒子的疼惜,不過對於整個國家的利益,大衛可能沒有約押般果斷。但作為保護軍隊的角度來說,雖然他先斬後奏,作為臣子違令行事,至少約押有著更明確的政治取向,不像大衛的雙重身分和心思令他舉棋不定。押沙龍起兵悖逆,最終敗亡都是神的心意,而大衛表達哀痛是人之常情,他內心可以寬容對待兒子,但同時亦需要考慮到君王的決定是關乎全軍隊的命運。在現實中,當我們面對個人與群體利益之間的張力,該如何選擇?我們必須倚靠神來作出合祂心意的判斷。
第75頁完大衛在情緒回復穩定後,為大局著想,將精力放回重整以色列的合一,對於叛變起兵的人既往不咎。從經文描述他主動邀請猶大支派可見,他從來沒有忘記大家是同出一源之情。這種同儕的記念,顯出大衛擁有領袖做大事的胸懷。此刻大衛迅速發出復和的行動,達到挽回民心的目的。同時,他立亞瑪撒為元帥,表明他不計前嫌的氣量,用人為賢,讓眾人確定大衛不會秋後算帳,這能夠安撫對方的心,盡快達成統一的局面。今日我們能否為優先或重要的事放下仇恨,選擇一個明智的回應來面對過往的傷害嗎?
「王囑咐約押、亞比篩、以太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年輕人押沙龍。』王為押沙龍的事囑咐眾將領的話,所有的軍兵都聽見了。」(撒母耳記下18:5)
我已帶領組員一起背誦經文。
備註: *必須討論的問題/完成的段落
下一課我們將會查考「第五課:挑撥與拯救」,請大家預先備課,以致在查經時有更深入的分享和領受。
第76頁完《和合本修訂版》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第79頁完
一、示巴挑撥以色列支派離開大衛(20:1-3)
二、約押假藉友好暗殺亞瑪撒 (20:4-10)
三、智慧婦人勸退約押拯救百姓 (20:14-22)
押沙龍之死令當時的政治局面立即改變,大衛為了盡快招攬民心,他主動建議招聚猶大支派歸回,又命亞瑪撒取代約押元帥的地位。此舉一方面令北方支派不滿大衛,指責他偏向猶大,另一方面亦令約押對亞瑪撒起了殺機。本課開首是接續北方支派的騷動,有一名匪徒示巴乘機挑撥,慫恿北方支派離開大衛,大衛並沒有立刻處理事件,而是嘗試派兵捉拿示巴。不料,此舉給予約押有機可乘暗算亞瑪撒,置他於死地。終於約押追趕示巴至一個古城名叫亞比拉,本要向城大開殺戒之際,卻被一名聰明的婦人制止,指出這是屬耶和華的城。最後,他們交出示巴的首級,成功拯救此城的百姓,阻止一場無辜的殺戮。
請先自行思考以下問題及寫下你的領受/感想或疑問。(附相關經文背景、解釋等,以助進深反思和討論。)
第80頁完
正當以色列支派控訴大衛的不公並起哄時,便雅憫人示巴趁機挑撥以色列支派,火上加油,指出大衛的不是,煽動眾人情緒,使北方打消邀請大衛回來作王的念頭,決定先各回自己的家。而大衛卻沒有即時處理是次的紛爭,他選擇先回宮處理押沙龍留下來的問題,就是處置那十個已被兒子親近的妃嬪,將她們打入冷宮,直至終老。
20:1 「匪徒」意思是一個「毫無價值的人」、「一無是處的人」,甚至可等同一個「惡徒」。敍事者明顯已為這個人下了評價,說明他的性情及動機。同時,指出他的背景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這讓人聯想起掃羅和大衛彼此敵對的關係。
「份」是指「所擁有的」,「無關」其實是「無業」的意思。整體意思是沒有從大衛身上得著物質上的好處,雙方亦沒有關係。這正是北方支派在意的事,故示巴才可成功挑撥他們不再效忠大衛。
20:2 「緊緊跟隨」與上一節「回自己的帳棚」成為對比,以色列支派離開大衛,猶大支派則追隨大衛。
20:3「留下看守宮殿的十個妃嬪」就是大衛逃避押沙龍的時候留在宮中的人(15:16),亦是押沙龍當眾污辱的第81頁完十個妃嬪,以示自己奪走了王權的人(16:21-22)。此舉激怒了大衛,故此,大衛一回宮就立刻處理這十個人,經文形容他不親近她們,讓她們活著像寡婦一樣,直至死的日子。
問題討論︰
經文沒有記載大衛對於以色列人有任何的回應,即使是在十九章結尾的經文,都只是記載了猶大和以色列各支派的對話,以及之後他要求亞瑪撒直接用軍力鎮壓,大衛都沒有試圖想安撫他們的動機。相反,經文加插了大衛先處理個人的事務,就是回到耶城把過往被他的兒子押沙龍當眾污辱的妃嬪打入冷宮。不過,為何大衛從沒有嘗試將這時機轉換成一個安慰和勸誡的機會呢?大衛如能立時回應,第82頁完安撫北方的支派,可能就可以立刻平息干戈,他是否白白錯過了一個可以最快令北方支派回心轉意的時機?
大衛命亞瑪撒於三天內招聚猶大人起來追捕示巴,後因亞瑪撒逾期還沒回來,大衛改用亞比篩率領軍隊前往追捕。亞瑪撒後來趕及於基遍與友軍相遇,無奈這次相遇讓約押在大衛不知情下,乘機殺了取代自己元帥地位的亞瑪撒,並將屍體棄置田間。
20:4-5 亞瑪撒是大衛的姐姐亞比該的兒子(代上2∶13-17)。當押沙龍叛逆他的父親大衛王時,押沙龍立亞瑪撒為元帥(17∶24-25)。大衛命亞瑪撒為元帥的目的是要拉攏民心(19:13-14),另外是削弱約押的氣燄(19:1-8)。因為時勢緊迫,而且亞瑪撒剛上任之時兵力不足,故大衛命亞瑪撒三日內招聚猶大的軍隊,增派人手追捕示巴。然而,亞瑪撒未能於三天期限內完成,大衛只好另派約押的兄弟亞比篩追捕示巴。
20:6 「在我們眼前逃脫」字面意思是「取走我們的眼睛」,可能是個習慣語,表示「躲避我們的目光」,也可能指「引起傷害」。大衛內心受過往與押沙龍一役的影響,第83頁完懼怕若然示巴成功再次煽動以色列人起兵作反,必然造成更大的撕裂。
20:7 經文沒有提及大衛將出征的大權交約押,敍事者只交代約押與其他的勇士跟隨亞比篩出師。這可肯定此時大衛沒有將重任交托約押,可能基於一直對他的忌諱。但就約押一貫按自己意願行事的做法,今次也不例外。
20:8 當時亞瑪撒因在招聚猶大眾人的事上延誤了約定的時間,故此,他們後來才在基遍的大磐石那裏與亞比篩的軍隊會合。這個位置可能是當時一個眾所知曉的地標,又或是某種祭壇(撒上14:35),這裏是屬於便雅憫支派的地方,示巴極有可能就在這裏藏身。
「腰束佩刀的帶子,刀在鞘內」描述了當時一般出戰的裝束,是把刀帶在左腿上,方便使用右手的戰士抽刀,但約押故意將刀及鞘的帶子放在腰間,當他向亞瑪撒俯身的時候,刀就掉下來,讓對方毫無防範。
20:9 《和合本》加上「左手拾起刀來」,因為下文記述約押是用右手抓住亞瑪撒的鬍子。約押向亞瑪撒問安「我的弟兄,你平安嗎?」還與他親嘴。事實上,他們是表兄弟的關係,兩位都是大衛姐姐的兒子。這個問安的態度就是要表示親切、友善接待、完全拉近大家的距離,彼此之間毫無隔閡的意思。沒想到,約押靠著一段第84頁完親人的關係,以及一個親密的動作,令到一心為大衛效力的亞瑪撒防不勝防,死於非命。
20:10 亞瑪撒的肚腹傷勢嚴重,血液及內臟大量流出,一片模糊(20:12)。
問題討論︰
事實上,約押並非第一次以這種假仁假義的手段去對付自己認為的敵人。在撒母耳記下3:27,約押用了相同的手段去刺殺押尼珥(掃羅王的元帥,2∶8):「押尼珥回到希伯崙,約押領他到城門中間,要與他私下交談,就在那裏刺穿了他的肚腹。他就死了,因為他流了約押兄弟亞撒黑的血。」(3:27)。
第85頁完
今次,亞瑪撒招致殺身之禍的原因,可能是因大衛對約押的狂傲有防備之心,所以重用亞瑪撒,讓他取代了約押的位置,而約押不想自己的權力被奪去,便以不仁不義的方法,殺害了亞瑪撒。因為一己的私慾,對權力戀棧,約押走上了跟掃羅一樣的路,甚至不顧背上假仁假義的惡名,在眾人面前殺害了敵人,沒有為自己的軍隊立下好的榜樣。
約押追至伯‧瑪迦的亞比拉,知道示巴在那裏招攬以色列人跟隨他。當時約押企圖破壞城牆,使城倒塌。但被一名聰明的婦人制止,指出神的律法中有著相關的條例,不能隨意攻城,況且這是以色列中重要的城邑,又是神的產業。故此,若他硬要攻城,必得罪耶和華。最後,約押承諾只要他們交出示巴,便保守這城的平安。
本段有一個工整的敍事結構
20:14 伯‧瑪迦,即「亞伯‧伯‧瑪迦」(參王上15:20,王下15:29),位置處於以色列支派最北面邊界。「亞伯(’bl)」(這裏譯為亞比拉(’blh)),有溪流之意,所以示巴沿途招聚百姓跟隨他到伯‧瑪迦的小溪,位置在呼勒湖以北約12哩,距離「但」不遠。《和合本》有加上「比利人的全地」,這可能是20:1提及的便雅憫人比基利的族人,他們追隨示巴,離棄大衛。
20:15 城牆有防禦的作用,約押和眾人卻想將城推倒,破壞城中的平安。
20:16-17 婦人用了三次「聽」而約押亦回應「我正在聽」,表達他留意遵行的意思。
20:18-19 申命記曾記載有關攻城的律例:
婦人的意思是在古時,若要攻城必須求問對方居民的意願,否則就不能隨意破壞當中的和平和忠誠。而且這裏第87頁完是以色列的大城(字面意思:以色列的城和母親),是耶和華的產業,約押若毀壞這城,就等同公然與神為敵。
問題討論︰
若懷著不良的心腸及動機,只需一句話就能離間挑撥別人,破壞了和平的局面,最終可能釀成互相殘殺的悲劇。示巴的結局讓我們看到一個心腸詭詐的人,挑撥以色列人疏遠大衛,又暗中招攬民眾,企圖叛變;可惜,最終神透過亞比拉城事件,讓他償還自己的舌頭所種下的罪。至於約押,他行事衝動,逃不過以私慾行事的誘惑,因為怕亞瑪撒將來會取代自己的位置,而用別人防不勝防的動作行刺了他。
第88頁完
可見他的自恃是最後絆倒自己的原因。大衛臨終之前,向所羅門說出約押曾殺押尼珥、亞瑪撒,叫所羅門懲治約押(王上2∶1, 5-6)。所羅門即位作王之後,便差人去把約押處死了(王上2∶28-34)。
聖經形容「婦人憑她的智慧去勸眾百姓」,可見一句合宜的話拯救全城的人,建立了和平局面。箴言的提醒「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25:11)。的確,一句話說得中用,就能平息干戈,讓我們成為和平之子。這位婦人連名字也沒有被記載,她更自稱只是一名婢女,她願意勇敢站出來作勸誡的工作,將神對眾人的心意說出,背後彷彿提醒約押有更明智的處理方法,不必大開殺戒,這也不是神對這城的心意。她不單聰慧有急才,更是一個敬畏神的人,拯救了這城,也減輕了別人的罪孽。我們要學習婦人的智慧,成為和平之子,化解仇恨;同時,又要常檢視自己內心的動機,不要陷入魔鬼的網羅中,要好好謹守自己的舌頭,不說煽動紛爭的話,抓住應當說話的機會,最後不要以假仁假義的手段對待別人。
第89頁完
「婦人憑她的智慧去勸眾百姓,他們就割下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的首級,丟給約押。約押吹角,眾人就離城散開,各回自己的帳棚去了。約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裏。」(撒母耳記下20:22)
我已帶領組員一起背誦經文。
備註: *必須討論的問題/完成的段落
下一課我們將會查考「第六課:自恃與贖罪」,請大家預先備課,以致在查經時有更深入的分享和領受。
第90頁完《和合本修訂版》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第93頁完
一、大衛數點軍兵(24:1-10)
二、耶和華降災給百姓(24:15-17)
三、大衛悔改贖罪(24:18-25)
撒母耳記下21-24章是各種散文和詩歌文學單元的彙編,像是一個申典歷史的附錄。不過近年更多學者確認這最後篇章的重要性,是精心構思的結語,讓讀者看到對大衛統治的最終評價。這評價總觀是正面的,讓我們明白這位君王大衛,是名副其實帶有瑕疵的聖約君王的典範。
撒下21-24章以倒影結構,作為一個整體的單元:
從以上結構可見,中央部分是大衛與神之間的表述,用詩歌體裁寫成;而包圍著中間部分就是大衛身旁的勇士,反第94頁完映君臣之間的關係,同時表揚這些臣僕的忠誠。最後首尾的部分,就是追述掃羅的過失,以及最後大衛的過失。兩段的特色都提及神的憤怒與懲治。
24章與21:1-14構成撒母耳記結語這環形結構的外環。這兩段故事有著明顯相同之處。都是記述王的罪行。21章是違背誓言,24章是數點百姓。這兩個罪行分別都帶來神的審判,前者是饑荒,後者是瘟疫。而最後必要有贖罪的行為,前者是處決,後者是獻燔祭和平安祭,去重新恢復與神的關係,結束審判。兩者的分別在於當大衛發覺自己得罪神後,他悔改並承認自己的失敗,謙卑尋求神的赦免。而掃羅則留下基遍人的問題,需要大衛作出處理。可見兩位君王在履行君王的職分上是有明顯的分別,最終掃羅並沒有像大衛一樣為自己的罪悔改。
請先自行思考以下問題及寫下你的領受/感想或疑問。(附相關經文背景、解釋等,有助進深反思和討論。)
耶和華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數點人數。約押勸諭無論百姓多少,神必使數目加增。結果花了九個月零二十天的時間,百姓的總數為拿刀的勇士以色列有80萬,猶大有50萬。不過,在數點人數後,大衛心中自責,自覺冒犯了耶和華。
24:1 耶和華的怒氣「又」向以色列發作,是「再次」的意思,可能與21章因掃羅殺死基遍人的事聯結起來。故此,神之前已經赦免他們一次,停止災難審判,現在又有另一件事激起神的憤怒。經文沒有指出是何事,但估計是百姓犯了某些罪引起神的怒氣。
這裏是指「(耶和華)激動大衛」,另一處平行的經文是歷代志上21:1, 記載「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激起大衛數點以色列人。」為何兩處記述會有出入?事實上,我們必須以希伯來的宇宙觀去了解作者的思緒,就是以神為一切的中心,祂主宰及主導宇宙和世上所有的權勢,給予他們權限去執行祂的旨意。誠然,正如在新約聖經中,保羅清楚表明這宇宙觀:「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羅11:36)因此,作者是採用省略的方式去表達,這兩處記載的不協調,正讓我們看見在解經上的神學牽制與過程。總括而言,神並沒有背棄自己,去激動大衛作自己不喜悅的事,只是容許大衛實現自己的慾望,就是大衛心中的自恃。這樣看來,我們便明白歷代志清晰解釋,當中是撒但推動大衛作這事的主因。不過,神仍然掌控一切,沒有事情可以超出祂的主宰。
第96頁完
數點百姓何罪之有?在出埃及記時,神吩咐摩西數點百姓(出30:11-16;38:24-28;民1:2-3, 26:2)。大衛自覺有罪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數點百姓,更是以錯誤的方式數點,即帶有錯誤的動機去行這事。這從約押的話可見一斑,大衛的心不是以倚靠耶和華使國家昌盛,乃在意自己能召集到多少勇士。可見,不像之前摩西數點人數有一個實際目的,大衛此舉明顯是為了他心中的慾念,並且忘記是誰真正使他的國堅立。
24:2-4「從但直到別是巴」指從北到南,即全以色列眾支派,數點全國百姓的行動。所數點的只是勇士的數目。約押雖然反對大衛的建議,但仍遵命而行。約押企圖向大衛指出,耶和華才是得勝的根基,而不是人數的多寡,但大衛非常堅持己見,結果並沒有理會臣僕的進諫。
24:5-9 事實上,要數點全民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這幾節經文讓我們看到大衛統治下的實際版圖,就是自東邊的亞羅珥開始,往北上到基列,再向南繞到西頓、推羅,以及希未人、迦南人的各城,最後就去到位置極南端的別是巴。另外,這個數點歷時九個月零二十天(約300天),所數點的結果只是帶刀的勇士,顯然與國家的軍士力量有關,要顯出自己國勢的強盛,以色列有80萬,猶大有50萬。(亦有學者認為數字的單位應該以「千」作計算,參撒上4:2)。
第97頁完
24:10 大衛心裏覺得冒犯了神,「心中自責」指他的心撃打他,他的良心受到控告和斥責。他用了三句話說明自己的罪行,並懇求神的赦免:「這事大大有罪了」、「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我所做的非常愚昧」。正如前面提及,得罪神的原因是大衛內心的動機出了問題,他被內心的慾念所主導,看著王權在握,便想高舉自己的威榮,變得傲慢,忘記神在背後才是真正成就萬事的王。
問題討論︰
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迦得身上,叫他告訴大衛在三樣災難中選一個,作為懲戒他的刑罰:一、國中有七年的饑荒;二、被敵人追趕三個月;三、國中有三日的瘟疫。大衛回答,由耶和華來選擇,於是耶和華降瘟疫在以色列境內,第98頁完民間死去七萬人。當天使伸手要滅這城時,最後耶和華因憐憫,就吩咐天使住手,沒有滅盡百姓。
24:15-17「所定的時候」應該是指未滿三天的時間,即第三天將要結束時,因為如此才能配合到耶和華後悔了的經文。「從但直到別是巴」明顯呼應大衛數點人數的範圍,這裏諷刺大衛不是真正有能力的王,耶和華才有真正覆蓋全地的能力。
經文強調當天使將要來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神就改變心意。耶城是領導的中心,或許整個畫面正是當天使要滅耶城的時候,大衛徹底呼求神的憐憫,他懊悔自己所作,並懇切祈求神放過百姓,將罪都歸到他自己的家。最終他得到神的赦免,神止住最後的滅絕。
問題討論︰
君王與子民之間存在著群體連結的關係(corporate solidarity),表達在個人和群體之間,有相互緊扣的關係。個人的行動不僅僅是關係於個人,乃影響到整個群體,個人經常要為群體負責,反之亦然。舊約中個人與群體之間幾乎都存在著這種關係,正如大衛的生命是緊緊與民族結連,民族的關係又與他緊緊結連。大衛的罪不僅牽連自己,更牽連到整個群體。本章明顯地正反映大衛一個人的過犯危害了整個國家,他的悔罪同樣造福了整個國家,可見王與民是密不可分的,而大衛承認自己的罪,他關心百姓的福祉勝過自己。
先知迦得告訴大衛請他到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為耶和華築一座壇,使民間的瘟疫止住。亞勞拿請王可隨便取用禾場上的牛作獻祭,亦可用打糧的器具和套牛的軛作柴燒。但大衛回應,他不以白得之物作燔祭,他要以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禾場及牛,獻燔祭和平安祭給神,因為神止住了瘟疫。
第100頁完
24:18-19 「為耶和華立一座壇」的地點是天使滅民最後一站亞勞拿的禾場。在那裏,天使按神的吩咐住手不再降災給百姓。而這個地方也成為日後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的地方,成為一個認罪禱告的殿(代下3:1)。
24:20-24 亞勞拿臉伏於地,向王下拜,盡顯對王的尊敬。亞勞拿好奇一問,為何大衛會到這裏來,因為按當時的習慣來看,王到百姓那裏並非尋常的事。另外,亞勞拿可能因自己的禾場在疫情下可以倖免,心想能為王如何效勞。
「我要買你這禾場」強調大衛堅持用「買」的方式得到這個禾場,對王而言這是非一般的做法。按撒母耳在之前提醒過以色列民,王是來「奪取」或者「徵用」(撒上8: 11, 13, 14, 16,見第一季查經課本第91頁有關撒上8:11-18 經文分析)。王可以徵用他一切的財產,包括民的兒女牲口。在此,大衛一反君王的常態,他是用「買」的方式,他不是為一己之利,而是為全國人民的目的,他堅持盡自己諸般的義。故此,第24節,大衛再一次強調自己必須用銀子買下獻祭的地方及用具。最終,大衛付了五十舍客勒。(有些猶太學者認為大衛為每支派付了五十舍客勒,十二支派共六百舍客勒。)
第101頁完
問題討論︰
在大衛的生命中,看見人在靈性上的反覆無常,亦深知人何其軟弱。世上的名利、權力都不斷引誘人離開神的旨意,正如大衛一樣,未知從那時起令他突然在意自己的威榮,亦未知從哪一點開始,他起了這個改變,我們只能推斷,可能是順境令人一時遮蓋心眼,他為著自己的國家盛世而自恃,忘記神是賜下恩典的主,以致他作了惹怒神的事,還牽連眾多百姓死亡,這是一個極大的教訓。今日我們當切切謹記,在基督裡,我們不應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我們所作的每一個行為都深切影響整個群體。作第102頁完為群體中的肢體,我們應該彼此提醒,儆醒禱告,免得陷入種種的試探中。
「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殺害無辜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奔行惡的腳,口吐謊言的假證人,並在弟兄間散播紛爭的人。」(箴言6:16-19)大衛為自己的成就而驕傲,不惜勞民傷財數點百姓。那時的大衛眼中只有自己的國,激怒了神,幸好他及時醒覺悔改。但因神是公義的,大衛仍然必須承擔神的刑罰,亦因神滿有憐憫與慈愛,大衛再次為著百姓的生命求主赦免,免致神滅國。今日我們要常連結在葡萄樹上,成為與基督有密切關連的枝子,每天被主提醒,我們又要常與合神心意的群體交往結連,這樣我們才可避免陷在罪的網羅中。
「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毀滅這城的時候,耶和華改變心意,不降那災難,就對那在百姓中施行毀滅的天使說:『夠了!住手吧!』」(撒母耳記下24:16)
第103頁完
我已帶領組員一起背誦經文。
備註: *必須討論的問題/完成的段落
下一課我們將有總結課,請大家安排時間回答問題,以致下一次能在組中彼此分享所學,作出信仰反思,彼此砥礪前行。
第104頁完本課的目的,是主要讓弟兄姊妹彼此分享過去一整年查考《撒母耳記》的信仰反思,並且彼此在禱告中砥礪前行。
訓練事工預備了關於「《撒母耳記》總結」的短片,以助更多了解《撒母耳記》的整體信息。大家可自由運用短片於周會前或周會時使用。
第107頁完
查考完今季的查經內容,難免為大衛的生命感到可惜。昔日,那位被神揀選的牧童,他全然信靠神的心,在人心險惡的社會中像一股清泉,滋潤了不少人的心。大衛的出現恍如拯救者一樣,為在士師時代經已四分五裂的十二支派帶來盼望。然而,《撒下》並未有將盼望建立在大衛身上。聖經毫不諱言記載大衛靈性的敗壞,他成為以色列的君王,從神那裏得到應許和祝福。大衛仍不滿足,落入慾念、貪念、欺騙和濫權的網羅。此外,大衛作為一家之主,他未有以身作則,好好教導子女,導致家庭四分五裂,大衛個人的靈性問題影響到家庭出現問題。
在古代以色列群體,相信個人與群體之間有著互相影響的關係。大衛個人的靈性問題,影響不止於大衛家,而是整個以色列國。因此,自撒下11章開始,以色列國再次陷入失序的景況。長子暗嫩的道德敗壞,次子押沙龍發起叛變,大衛再次逃亡,無賴示巴趁火打劫等。失序成為《撒下》下半部分的常態,彷彿告訴讀者一個絕望的真相,即使眾望所歸的大衛王也是不可靠的。換句話說,人徹頭徹尾也是不可靠的。事實上,這對被擄的以色列人來說是真確的。
第109頁完
惟有神才是唯一的盼望,神以「大衛之約」預視將來彌賽亞的拯救。然而,《撒下》也留下令人安慰的結尾,作者以撒下21-24章為大衛的生平留下一個希望,在神豐盛的赦罪恩典下,只要人願意在神面前謙卑,真誠認罪悔改,每個人的生命亦能夠逆轉過來,正如哈拿之歌的內容一樣(撒上2:1-10),經歷逆轉的福音。
第110頁完
第一季:萬有復和的救贖計劃 | (歌羅西書1-4章) |
第二季:因信稱義的救贖恩典 | (羅馬書1-4章) |
第三季:聖靈賜下的終末盼望 | (羅馬書5-8章) |
第四季:休戚與共的信仰群體 | (羅馬書9-16章) |
作者:李美儀、方憬仁
封面設計:劉德智
出版:九龍城浸信會
版次:2022年9月初版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第114頁完